来自山西民间的银饰。 胡健 摄
中新网太原1月26日电 (记者 胡健)“如银岁月美意延年——山西传统银饰展”26日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展,从春秋战国到现代,600余件传统银饰串联起中国民间银饰的发展脉络。
这些纵贯2300余年的银饰,来自山西博物院、山西地质博物馆、晋国古都博物馆及私人藏家,它们代表着中国各时代的女性审美,反映着一个时期的民俗和经济发展。
民众参观展览。 胡健 摄
明清时期,山西晋商名满天下,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地区之一。随着晋商的壮大发展,种类繁多的民间银饰逐渐成为身份和富贵的象征。
本次展出的民间银饰共有600余件。 胡健 摄
“彼时,山西商人积聚了大量财富,由此带来民风之变,银饰的制作逐渐遍布城乡,并形成明显区别于京、闽、徽、苏、赣、广、藏等地的‘晋工’。”山西青铜博物馆馆长梁育军介绍。
本次展出的金银饰品。 胡健 摄
梁育军介绍,山西银饰制作大气厚实且讲究细节,在工艺上,“晋工”银饰喜用高浮雕、深剔地,善以烧蓝、点翠等强化装饰效果。
山西青铜博物馆的讲解员接受采访。 胡健 摄
本次展览通过6个单元,对人类用银历史进行回顾,展出明清时期种类繁多的银饰,包括头饰、项饰、挂饰及手饰。其中,四股钗、“双尖”大扁簪、宫锁、蝴蝶锁、葫芦形银事件儿等极具地域特色。
中国银饰历史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,考古发现的最早银制品是甘肃玉门火烧沟墓地出土的夏代银鼻饮。东周时期,鎏银器物和错银器物大量涌现。北魏之后,中国与游牧民族和外来文化的接触成为常态,此时出现的金银器充满异域风格,且几乎均为贸易或进贡而来。
网站版权归甜柚网所有 湘ICP备18004154号
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